第(3/3)页 老大前不久才上折子来,说兵部没有钱,这个时候不宜打仗,可我不能看着敌人做大冲进来。 这场仗,就算你们都不去,我老头子匹马单刀,也绝不会让他们跨进长城一步!” 朱瞻基弯腰行礼,面色尽是担忧, “敌军趁着我们挪动阵地的时候穿插了进来,您是千金之躯,应先避其锋芒! 要不然,我们此战…” 任何事,都比不得朱棣的生命重要。 朱棣目光深深地盯着前方,“我先避他锋芒?” “是!” “取刀!” 朱棣立即翻身上马,拔出锋芒凛凛的宝刀,高高举起,注视前方的明军, “明军威武,明军威武!” 无数的明军也是于此时纷纷举起手中长戈高呼,“陛下威武,陛下威武!” “不破敌营,誓不回转!” ...... 一处辉煌耀眼的宫殿, 朱棣悠悠地开口说道:“我这一生,平定草原,迁都顺天,通运河,编纂永乐大典,足以媲美唐宗宋祖! 后世儿孙,就算不耻于我,也得留下三分敬意!” …… 大明 朱棣久久不语,目前的他,只是刚刚登基为帝的大明皇帝。 他的心中,十分清楚自己的这个位置,到底如何得来的。 史笔如铁,那些史官会在史书如何记录,他早已有所预料。 一个万古不易的贼,起兵靖难,夺了侄子的帝位。 可是,那个时候的自己,是真的没有任何办法。 如果不那样做,等待自己的只有死路一条。 死在建文那小王八蛋手里的藩王,难道还少了吗?! 因此,朱棣也是做好了用无数显赫的功绩证明的想法。 唐太宗能够做到,自己为何不可以! 从那方天幕上来看,自己做得似乎还不错。 平定草原,迁都顺天,通运河,编纂永乐大典,这些的种种,完成其中的一个,就已是明君了。 而在永乐一朝,居然都统统完成了。 最主要的,朱棣还在天幕中看到了郑和七下西洋,万国来朝的盛世之景。 心底涌起豪迈之情,爹,我没有做错! 大明往后在咱的治理下,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盛。 第(3/3)页